靖明_第167章、老年理论研讨班(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老年理论研讨班(求月票) (第8/10页)

在,皇帝的表述仍旧没有推翻儒学的框架。他这相当于把理学、心学的观点做了一番新的解释。

    引入了物理、人理这两个概念,认为它们是天理在不同对象中的表现形式。

    人性的层面,无所谓善恶,但以一个冥冥中的天理纲领之。具象来说,儒家提倡的良知道德是应当追求和被提倡的,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理良知是诚意正心修身之法。

    而外在的律例则自然可以表现为儒家对天理之于人性应该有的标准、界限。逾越了这个界限,那就是有悖于天理,害人害己,祸家祸国。

    解释权,仍然在儒家手里。

    是不是内儒外法……其实千百年来,儒家不是一直吸收着来自法家、道家、释家等各种学说的见解吗?

    儒和法一直是存在的,不然何来既有礼部也有刑部?

    心学自理学而来,程朱提出的理学框架里,对于如何致知、什么是知一直没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解释。

    今天,御书房内的二十人听到了一种新的见解。

    格物致知,是知物理;诚意正心修身的过程,岂非可以解释为理解了什么叫格物、致知之后的修行过程?

    从物理去窥见那永恒不变的天理一角,诚意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心就是确定了方向,然后顺应天理去修行人理。

    于物理、人理都有所得了,那自然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齐家治国平天下里的每一件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