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3章、天下黄河第一桥 (第4/12页)
这些人,都是山西、陕西两地的举子。结伴游学入京,如今先到了山西。 蒲州地处山西的西南端,和陕西相邻。随着河套边区设立,从这蒲州溯黄河到河套,或者从路上去往宣宁,已经是四川、湖广、陕西关中一带许多人的选择。 既有商旅,也有百姓。 而蒲州有新发展,既得益于皇帝对于蒲津桥实验改造这个项目的认可,更得益于晋商们这几年的支持。 从最早的特别国债开始,到后面得到了边贸行商的许可,山西商人名声渐渐越来越大。 因为大同开始开采大量煤铁,蒲州这里又有盐业和造纸业的基础,更有黄河古渡口的交通流通优势,于是这里也形成了一个工业园区。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蒲草可不止是唯美,更是上乘纸张的一种原材料。蒲州因蒲草得名,这里的蒲纸由于如今印刷业的兴盛,已经又焕发生命力。 而这名叫学甫的年轻人,正是当初被唐顺之召去买特别国债的山西王家子嗣王崇古。作为王家中最有希望出仕的年青一代,他从去年就先游历去河套,拜访了唐顺之。而后又到了陕西,结识了不少“准同科”,再一同相约进京。 不仅仅只是游学,他也顺带了解了一下王家在河套、陕西甚至青甘边区西宁边市的生意。 现在到了蒲州,他的大姐嫁在这里的沈家,二姐嫁再这里的张家。 这蒲州沈家和张家也不简单,一直便曾是盐商。如今大明的盐生意由宝盐局负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