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9章、致命的总是细节 (第7/8页)
br> 朱厚熜沉默了片刻之后开口:“看来边镇被埋没的将才不少。三南卿所言有理,只是这京营兵卒的选募范围、诸将选拔方式,以后武学、武举如何兴办、改善,众卿继续议。” 裁撤冒滥很简单,水分挤掉,剩下的人纳入募兵的体系内考核留用一部分就行了。 总数十五万的京营,现在因为杨一清的一番意见,皇帝同意了不从边军中选调,那就缩小范围商议接下来的部分。 随着这个会议的进行,参会的人渐渐感受到了。 皇帝是这个会议的主导者,他控制着议题——虽然将来有了事涉诸部而不决则决于国策会议的原则。 他也掌控着会议过程中分歧不断被消灭的节奏——就是那句话:先放心吵、大胆吵,圣意已经定下来的事,就不要有异议。 而毫无疑问,皇帝也掌握这国策会议形成的最终决议,包括方案是什么样的,由那个内阁大臣来领办,后续如何汇报进度并检查。 至于一件事过程中的监察,自然有厂卫和督察院、言官盯着。 这国策会议的变动不可谓不大,但又很奇妙地让人感觉不突兀。 说穿了,无非把过去的司礼监、内阁、六部九卿、五府勋臣拉到一起来商议一下。 但是,致命的总是细节。 悬而未决的首席御书房伴读学士! 尽量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