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记忆年代 (第8/9页)
悄悄,社会没有为此而激起多大的涟漪。大家看着报导都只是一声轻叹,不知是麻木还是惆怅。还是说,因为他们那一代的记忆已经完全地满足,所以有了心理准备了,他们只是惋惜,却没有任何行动,就这样任由华兴结束。 「北华兴,南美和」,那个属於他们的年代,他们的青春。 虽然结束了,可是至少他们还有记忆,他们至少还可以在梦中听到那「卡卡卡卡」的敲球声。 那我们呢?属於我们这一代的bAng球记忆呢?当很多学校开始在校门口挂上「禁止从事有关bAng、垒的运动」的牌子後,我们这一代的bAng球记忆好像也跟着被禁止了,来不及发芽就被禁止了。到了我们这一代,C场上再也闻不到nongnong的野球风,到底真正有几个人真正拿过球bAng并站在打击区上面,等待着投手出手的那一瞬间?也许有人终其一辈子,连缝线球都没m0过。 可是我们真的没有属於我们的记忆吗?父亲那个年代已逝,华兴不再,二郭一庄已远,台湾社会大众的集T记忆,我们这一代的集T记忆,是把眼光从少bAng变成职bAng,一样还是嚷着「一bAng打到美国去」,只是目标从威廉波特变成美国大联盟。当陈金锋用全垒打把自己打到美国後,全台湾的目光进而跟着越洋。陈金锋做到了,他惊天动地的一bAng不像谭信民当年那麽地无声无息,他让全台湾的bAng球选手看到了新的野球梦。也许是命运,一九六八年红叶少bAng开启全台bAng球疯,当年陈金锋赴美拿到的签约金正好是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