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梦魇(二) (第7/9页)
里做了几十年的事,自认精通刑名。可是依在下看来,兄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疏忽了刑狱之事的根本要义。” “此话怎讲?”楚平反问。若不是多了个大将军撑腰,他这个庶妹,处世无所依仗,事事皆要仰人鼻息,何时敢在他面前如此嚣张放肆。 “小妹虽然没做过地方上的主官,但也多少见过咱们京兆尹老爷审案——不管是何等穷凶极恶,证据确凿的犯人,被差人捉住,审讯之前,无一人不理直气壮地喊冤。可经过审讯定案,被推上刑场的时候,却理屈词穷,哑口无言,无人再喊冤。刑狱的意义,不仅在于一纸供状,更在于教化,先训导驳斥犯人,再用犯人的行止反差,启发百姓,让百姓信服,知道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恕在下直言,倘若兄长一直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只顾着供状里的词句文藻,却忘了用审讯辨明是非黑白,令犯人身心服膺垂首认罪。那这几十年来,算下来该有多大的疏失?怪不得近来京城中,民间对朝廷的议论甚嚣尘上,恐怕和兄长的疏漏,也不无关联吧?” 楚平愈听愈是心惊胆战,楚嫣这套论调,旷古未闻。可硬要给他的惫懒偷闲扣这样一个大帽子,他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应当如何驳斥。倘若大将军也信服了楚嫣的这套歪理,另眼审视他这个廷尉专心雕琢奏折与卷宗的做法,把这几年来朝野的纷扰都往他头上记一笔,那可糟了。他一旦心虚,态度也不得不缓和下来:“本官从来都不敢疏忽了审讯之事。民间的议论,常常是别用有心人的挑拨蛊惑,未必实在,从未见得和廷尉府的言行有什么关联。不过,唉,一直以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