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会考 (第6/8页)
要孤独穷困潦倒。 当然,这里的“当年”仅只於台湾,虽然进入第二次进口替代----又叫做重工业时期----但是那个时候的台湾距离全球化还nEnG得很,认真起来只能算得上“正在创造经济奇蹟的新兴工业国”。 所以,全球化後----放宽来说应该是90後----真正的、因应地球村来临而造成的改变才渐渐融入更多年轻人的生活,当然课纲里的东西也莫名其妙变得越来越奇怪越来越复杂,所幸仍有还算清明的高层正在致力於使教科书的修订更符合生活和企业需求,不过可悲的是,整个东亚大地区似乎都依旧惯例,成绩好的出路才好、考得上好大学、之後才会迎来好前途,於是有心的学子们各凭实力本事,不然就作弊,无力再争的纷纷FaNGdANg自我,要嘛成为青少帮派8 9、要嘛成为茫茫学海之中的一条咸鱼。 虽说近来的趋势是一技之长为最有优势,但经济不行、薪水不行、环境也不行各种令人相当厌世的问题,根本就使得新鲜社会人找不到好工作,即便有技艺傍身,也往往都是从学徒做起,一个月的薪水能高出3万简直就谢天谢地了。 更别提满地满街的硕士博士一大群,然後呢? 不是菁英上流组或菁英上班族----月薪5万多起跳的那种----就是更惨的,啃老族。 而这种现象在千禧年过後有愈发明显的意思,导致有靠後段学校里的成绩分层差距变得更大,中间出现了一段极大的落差,像是中港国中便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校前50名全是资优生,每个人相差不过0.4、0.5分,第50名的平均成绩也有85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