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一二章 千秋大业 (第3/7页)
民夫伤亡损耗,要知道,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希望如此,它就会如此。」 …. 「尽人事,知天命,」杨铭肃然道:「圣人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如此大规模的征调,伤亡在所难免,但本王还是要尽力而为,陛下不是说过吗?民惟国本,本固邦宁。」 君为轻呢?为什么避开不说?杨素笑了笑,点头道: 「殿下仁义,十六条草桉,也确实都是利民之策,想来今次营造东京,伤亡会大大减轻。」 这次减轻,没用,因为还会有下次。 东京洛阳,不过是基建狂魔杨广同志上马的第一个工程,接下来的隋朝大运河,才真是特么的要老命了。 所以杨铭必须让洛阳开个好头,有了十六条草桉的基础,才能在 后续的工程中加以完善,进一步的减轻百姓压力。 开凿广通渠,役丁百余万,开凿邗沟,役丁十余万,开凿永济渠,征发壮丁一百万,修长城,一百多万,开凿驰道一百万,三巡江南,三征高句丽....... 以大隋人口4600百万计算,刨除老弱妇孺残疾,那么壮丁应该有一半左右,也就是两千多万,连续上马工程,一下子死好几百万劳动力,这尼玛不是开玩笑? 万事开头难,所以杨铭认为,营造洛阳,必须要将劳工伤亡减轻到最低,这是一个态度。 这个态度,需要他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