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三五章 登科进士 (第2/7页)
或许是因为杨广觉得牛弘在这方面,比杨恭仁做的好。 要说大隋的科考,黑暗到了什么地步,那就要提到一个人,许敬宗。 这个人在唐朝混的非常好,一直到了武则天时期,仍属中枢大员,还有不少诗篇流传于世。 但是眼下的许敬宗,才十四岁。 本来大隋的科考,原本设置的最低年龄是十五岁,但今年第二场,临时改成了十四岁。 许敬宗当然没有这个本事,但是他的爹许善心,是礼部侍郎,所以许敬宗今年,以老家余杭郡举人的身份,参加科考。 他才十四岁,就要与一群五六十岁的儒士竞争上岗,可知进士这一科,是多么的吸引人。 还有一个人叫孔颖达,孔子三十二代孙,历史上,会成为李世民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他的老家在冀州信都郡,也就是韦圆成冀州刺史府所在,往年的名额轮不到他。 但是今年,他运气比较好,第一场科考的三个人已经铩羽而归,第二场的名额比较急促,所以韦圆成就把机会给了他,原因是孔颖达的老师叫刘焯,现任国子监下设四门之一的太学博士。 还有一个叫杨纂的,今年十六岁,弘农杨氏出身,论族内辈分,他管杨素叫哥。 弘农郡的名额,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捞的上的,事实上,平时杨家也不怎么将这个名额放在眼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