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召见 (第4/6页)
待反击的策略将我军引入连绵数百里的峻岭密林中,而到这时吴军则坚守夷道猇亭一带,坚决不放我军进入平原。待我军战线拉长、师老兵疲、天气炎热时,吴军则乘流断围、大举火攻致使我军大败。故而清以为夷陵一战,我军之所以大败,在兵事上的原因有三。” 马谡稍稍正了正上身道:“愿闻其详。” 杨清道:“一是我方的水军不如东吴,掌握不了制水权。自关君侯丧後,我大汉再无一支JiNg良的水军,东征时我们虽有一些水军但远不能与东吴水军抗衡,故而东吴水军能在大江上活动自如。无论是隔绝江北h权部还是乘流断围袭击我军在江南的连营,甚至还有在大战後期利用大江追击先帝,这些意图吴军都顺利实现,可谓是我军失败之首因;二是在进b夷陵之後,为打破僵局,先帝舍弃了水陆并进的战法,效仿昔日汉中取定军山的作法,舍弃猇亭的陆逊,自江水西岸翻山越岭去进攻猇亭之後的夷道城,可是却久攻未下被孙桓所阻。此举极为冒险,一旦成功就可从後面包围陆逊,可是失败之後就会被吴军反包围,可惜後来果真失败了;三是先帝军中没有深明兵法的谋士为先帝出谋划策。h权h公衡已被派往江北防备魏军,令兄季常先生则被派往武溪郡招抚武溪蛮,其实防御江北和派人招抚蛮夷都大可不必将h权和令兄派出。若依h权之计,以他为先锋,先帝坐镇後军,或是令兄留在军中,纵然不能胜,也必不会遭至如此大败。” 说完,杨清长吁了口气,施礼笑道:“清对夷陵之战的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