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_第157章、杨廷和悔之晚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7章、杨廷和悔之晚矣 (第6/12页)

“爱惜”自己的佃农、“家奴”。

    因为这是一个利益链,不用承担徭役自然能用心耕种,产出更多。

    真正的民田,赋税比例是很低的。但真正的民户民田如今所占的比例,全国平均下来已经不足四成。

    所以虽然应赋土地越来越少,但田赋一直很稳定。

    稳定,就说明没问题,就不会大查特查地方上还有哪些非法逃田赋的人。

    大明的赋税,实际上有过半是当官的帮着交,佃租他们土地的富户和农民,分别是高管和打工人。

    情形就是这么滑稽,什么叫大明柱石啊?

    朱厚熜也是详细查账才发现:大明似乎没有记忆中所谓的官绅俱免田赋徭役!

    他不知道这是原本在嘉靖二十六年才形成、万历时又更加膨胀的官绅优免制度。

    到了那时,从京官到外官,从秀才、举人到杂职小吏,全都有免丁免赋规定。万历时,京官一品免田赋一万亩,八品都有两千七百亩外官减半。没当官的进士最高可以免三千多亩,举人一千多亩,秀才都有八十亩。

    至于徭役,那更是不谈。名为可免几丁,实则谁去管官绅家里有多少丁?

    这种情况,财政怎么可能不崩?

    朱厚熜静静地看着他们:所以现在到底为什么这么默契地演戏?

    半是希望朱厚熜看到真正的难点在哪,半是希望劝阻他别把刀动到这上面。

    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