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老年理论研讨班(求月票) (第5/10页)
其法,终究在河中央被暗礁所阻、大浪所淹没,最后大多同流合污。” 这个比喻让很多人开始思考起来,眼里其实也大多有些迷茫。 现在并不是说的该不该用儒门治理国家的问题,而是已经占据了这个位置的儒门子弟正反噬这个国家的问题。 费宏说现在国策会议上已经渐有坦诚之风,陛下也没有无视礼法秩序的重要性,但他想找到解决办法。 怎么令儒门弟子大多能“致良知”,大多能“灭人欲”? 如今的事实证明,理学先贤只是用道义谴责来试着拔高一点下限。可官绅个个家里良田多多却心里并不存着治国平天下的愿望,下限都不见得成功拔高了,无非就像大明非常稳定的田赋岁入一样,整体看起来还过得去。 代价是百姓日渐不堪重负。 心学传人的致良知之法也太看天赋,大肆鼓吹势必让人借之大逞私欲。 能坐在这里的,都清楚继续发展下去会是什么后果:百姓终将活不下去。 不能说他们身为官绅就可以不在乎改朝换代,毕竟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伴随着大量的破家灭族。 谁敢保证自己不是被破家灭族的那个? 在皇帝同意应该也保障礼法秩序里官绅这个大群体的总体利益的情况下,陛下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值得思考的。 “陛下这个比喻甚是贴切。”杨廷和这个理学门人中官位最高的人开了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